新加坡双语教学之中新教育对比
发布时间:2015-01-04 浏览次数:1031
如果拿中新两国的“双语教学”作比较,我们就不能忽略两国的人文环境差异。首先,新加坡的孩子从小就接触华语。虽然华语是第二语言,但它的影响力毫不逊于英语。在新加坡,主要报纸都有英语和华语两种版本,电视有中英文两种语言的频道,甚至于华语广播电台也比英文的更受欢迎。而在中国,除了一些沿海的发达城市,大部分孩子都是从小学三年级才开始咿咿吁吁地念ABC 除了课堂上接触的点点英语外,他们几乎没有机会更深入地掌握英语。一出校门,英文早就被抛在脑后,忘得一干二净了。这是孩千的错吗?他们学的一点点英语在日常生活中完全没有用武之地!在校园里,明明用汉语就能交流,如果冷不丁儿地冒出来一句洋文,别人还觉着你是假洋鬼子呢!要学好一门语言,单纯靠教室里或课本上传授的只是是远远不够的,就算去再多的课外辅导班、强化班也是无济于事的。它只能提高一时的考试成绩,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。因为环境对语言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,就像你新学了一句“How do you do?”,如果没有机会说,也只能是纸上谈兵,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用它才合适。
其次,两国人口相差甚远。在新加坡开展“双语教学”要比在中国可行得多。因为这种差异,考试方式也就有很大的区别。比如在新加坡,无论英文、华文都有口试,而在中国,一支笔再加上一张薄薄的试卷,就往往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。 如何在中国几十万的考生中挑选“精英”,中国的教育工作者除了“笔试”两个字之外似乎别无选择。可这些经过一轮又一轮“大浪淘沙”后胜出的“强者”,真是中国所需要的“精英”么?
比来比去,中国的语言教学似乎只能屈居下风,可中国这个拥有五干年历史的国家就甘愿在劣势中沉睡不醒么?当然不是,近几年,中国教育不断进行改革,虽然遇到很多困难,但依旧信念坚定。通过学习其他国家的语言教育模式,可以取长补短。虽然新加坡的双语教学的确有值得国内教育界学习借鉴的地方,但且不可盲目地模仿,要正两国的差异,取其精华,去其糟粕。
要变革中国的语言教学,重中之重是要转变全民的思想观念。在新加坡,政府十分提倡终身学习理念。七十多岁的纳丹局统就专门聘请了老师补习华文。每年,新加坡都要颁发“终身学习奖”给那些求知心起远不老的老年人。据了解“讲华语运动”在新加坡已经轰轰烈烈地开展了24 年,即使在今年,新加坡仍带到处盛行着“讲华语COOL”的口号。李显龙总理语重心长地说:
如果我们只使用英语,我们将逐渐流失(我们所尊崇的传统)价值观和文化遗产。社会本质将退化,最终国民会失去信心。我们会觉得自己像二等公民,永远都在模仿他人。
李显龙总理还用中文进行演讲,用实际行动和新加坡人一道,共同掀起了师城学习华文的热潮。的确,新加坡的“华文学习”已经走到了个十字路口,而正确的快再对这个城市国家的生存与未来无疑十分重要。在新加坡,大批有识之士已经站了出来,为华文热潮的兴起摇旗呐喊。如果中国也能向新加坡学习,整个社会都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英文的氛围,还有什么“没有学习环境”可言呢? 无论老少,都可以从零开始,慢慢地揭开英语的神秘面卦。或许这样的学习不系统、不全面,但至少可以发扬这种精神,并一代一代地传下去,而且这对那些“看见英语就发愁”的孩子们也多少是个鼓励!
其次,虽然社会环境对语言学习的影响颇深,但学校这个担负着育人使命的地方,在教育方法上也要有所创新。新加坡的课堂氛围很好,学生们不仅在娱乐中就轻松学会了知识,而且学会了一种灵活的思考方式。如果这种寓教于乐的方法能在中国大面积地推广,想必那些在课堂上睡觉的孩子也会睁开眼睛,认真听课了吧!比如说,在中国的英文课堂上,老师可以多和学生们做些游戒,看看电影,唱唱歌,然后让他们分成小组,进行合作学习、自主学习,等等。
最后,国内的学校也应该逐渐转移英语教学的重点。目前国内英语教学过于注重语法知识,轻视学生的口语训练,以至于大批的学生都成了应试教育的牺牲品。因此,改变“哑巴英语”势在必行!中国的英语老师可以借鉴新加坡的教学方法,把“听说读写”中的“说”这一环放在首位。只有学生能够运用英语自如交流,他们才会逐步获得英语语感,从而有助于其他三个方面的学习。再说,学会门语言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日常应用。照现在国内学生的口语水平,是很难和外国人进行交流的,就算他们有再好的语法基础,会再多的句式和时态,都只能是纸上谈兵,没有真正的用处。新加坡的大多数人虽然华语写作能力不佳,华语口语也称不上完美,但他们却具备与华人进行交流的水平。当然英语教学的使命不仅仅是要让学生会说,还要说得标准,说得流利,而且听力、写作、阅读等方面也不能忽视。